前情提要
教育部颁布教育APP备案管理办法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形形色色的APP进入了校园,在提高校园管理水平、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优化师生体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许多APP也获得了师生的认可和欢迎。
但也有一些不良APP“乘虚而入”:发布违规广告、泄露用户隐私……App市场应用良莠不齐,导致不少学校、老师、家长使用教育类APP顾虑重重。
为规范互联网教育行业有序发展,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通过颁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加强对教育类APP的管理。
根据文件精神,教育部等相关部门通知开展教育类APP备案审查工作,就是将不合规、不健康的教育产品进行规范清理,为广大师生营造健康、有序、安全的网络空间和学习环境。
这个备案有什么作用?
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标准来实现对所有跟教育相关的App的监管,教育类APP要规范和健康(如无不良有害信息、有用户信息安全监管体系等),以保障学生、老师和家长们的权益。
作为全国领先的志愿服务平台,志愿汇致力于为全国各地的校园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积极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寓教于行,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为他人、为社会奉献中提升自己。
志愿汇APP、志愿汇组织版APP成功通过教育部教育类APP备案审核(备案号分别为:教APP备3300204号、教APP备3300206号)。
本次备案成功,表明志愿汇的两款APP安全性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符合国家监管标准,请学生、老师志愿者们放心使用!
01
服务校园,志愿汇一直在努力
目前,志愿汇在全国31个省、市、地区为超过10000所大中小学提供志愿服务信息化管理服务,受到了志愿者们的广泛好评。
每年组织的“最热公益校园”活动点燃高校学生公益热情,激发青年群体的公益心。仅第二届最热公益校园活动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超过7000个,累计产生志愿服务时数180余万小时,参与志愿者超过90W人次。
02
助力高校志愿服务信息化、制度化建设
浙江大学于2018年将“志愿中国·志愿汇”平台全面引入日常志愿服务管理工作,施行校、院两级管理结构,校级管理平台为浙江大学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院级管理平台包括各院系、学园的青年志愿者管理部门,服务体系内还包括各类型的志愿公益社团。志愿者注册方面浙江大学统一使用“志愿中国·志愿汇”平台进行注册,志愿者服务时间通过“志愿中国·志愿汇”平台打卡认定,记录的起止点为平台上的签到时间与签退时间。
志愿者奖惩机制方面,浙江大学将志愿服务纳入学校第三课堂学分考核,依据已被认定的注册志愿者服务时数,实行星级评定制度,星级评定志愿者小时数以“志愿中国·志愿汇”平台显示的为准,为“荣誉时数”与“信用时数”之和。
图为浙江大学志愿者参与世界游泳锦标赛志愿服务
03
志愿服务纳入中学生学分体系
6月3日,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方案”),在“培养目标”中,方案强调要培养学生具“热心公益、志愿服务,具有奉献精神”。在“课程设置”中将志愿服务纳入必修学分体系: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3年内不少于40小时。
// 志愿汇“益动中学”探索
“益动中学”是以杭州市公益中学首创的初中少先队志愿服务活动为经验基础,以公益积分制探索初中学校团队衔接的有效形式。
“公益积分制”把学生平时参与的公益活动,如:校园值周、爱心义卖等量化考核,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价,运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一学年统计一次公益积分。
公益积分最终与学生推优入团、团内评优评先、推荐入学少年团校等挂钩。初中毕业时,根据三年总积分,学校为学生颁发“乐做公益毕业证”,浙江省少工委为毕业生颁发公益证书,开具公益成长证明。
加强学生德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很重要,但是如果要将学生志愿服务情况直接纳入学生考核成绩,甚至直接与学校招生挂钩,那么志愿服务记录的真实性就特别的重要。
依托互联网工具,让服务记录准确客观有迹可循!通过志愿汇专为中学志愿者提供的独立的操作平台、准确的签到模式,让学生志愿服务记录准确客观,有迹可循。
本次通过教育部的审核备案,既是对志愿汇平台的认可,也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未来志愿汇将继续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升APP的使用体验,努力为“校园志愿者”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推荐阅读
志愿汇
○
有你有我有爱